积分制管理在线学院

积分制管理在线学院
分享积分制管理行业新闻、资料
积分制管理-让多干的员工不吃亏-咨询热线:400-090-8819

为什么要在社会治理中使用积分制管理?

更新时间:2021-09-09 09:02:36点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中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有的成为系统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在新的形势下,为什么提出在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中要使用积分制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党的治国理念在提升,社会治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社会治理上升为党的治国纲领,《决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党的十九大更有新的升华,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由此可见,我们党对于社会治理的理念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相应的社会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把积分制管理这套方法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应该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


  二  社会环境在变,社会治理方法需要改变

当前,社会变革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矛盾和挑战。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流的宣传导向强调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私心是万恶之源”等等,人的思想要单纯许多,思想工作的效果非常起作用,政府部门的一次动员会,领导的一次报告,报纸上的一篇论文,大街上的一条宣传标语、一个口号,可以引导和改变许多人的行为。可以让人鼓舞,让人感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导向强调的是每个人要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强调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的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强调的是个人利益,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的出发点不是考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对自己有利,思想工作的作用在下降,尽管政府花了很多钱,采取了很多行政措施,加大了管理教育力度,但作用都大打折扣。社会环境变了,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方法都没有改变,因此,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势在必行。


  三  人在变,社会治理方法需要改变

随着社会进步,作为社会管理、社会活动的主体和对象的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我,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环境的改变让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当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走向极端,在某些个别地方,唯利是图的人在增加,在有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村大部分人参与制毒、贩毒,学小偷,有的甚至以欺诈、坑蒙拐骗为业。这些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很少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幸福指数却在下降;人的人权意识在增强,而集体意识在下降;人的个人主义在增强,而团队意识在下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诚信缺失、道德缺失、价值失衡、人文精神失信、主观价值观遗失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社会治理方法已经很难得到预期效果,面对社会治理的对象——人发生了变化,社会治理的方法迫切需要改变,需要创新。

1-210ZZZ50V46.png


  四  政府对居民、村民管理缺乏抓手,社会治理方法急需创新

在当前社会治理中,管理中的难点不是人的违法行为,而是人的违法行为以外的不良行为,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乘飞机高铁不对号入座、不讲文明礼貌、不孝敬父母等等。面对居民、村民的不良行为,一是法律管不了,因为不良行为不是违法行为,不是法律管的范畴,居民、村民违法了通过拘留、判刑反而简单好管。二是道德约束不了,因为道德是要靠自觉自愿遵守的,道德问题不能强迫执行。三是制度条例管不了,由于制度条例既不能强迫执行又不能随便扣钱,大多数制度条例都是有规矩,没有规则,老百姓做人的底线就是我不违法谁都拿我没办法。面对人的不良行为,社会管理者、工作人员一不能罚款,二不能拘留,而思想工作的作用又有限,社区、农村很多棘手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社会治理缺乏抓手。大家都知道,由于交警用了12分,建立了管理司机的抓手体系,交警部门不需要给司机开会,不需要给司机做思想工作,但都通过一套抓手体系把中国的司机管理得服服帖帖。如果把积分制管理导入到社会治理中,那么就相当于在社会管理中建立了一套抓手体系,有了这套抓手体系,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中的许多棘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五  普惠制弊端越来越多,需要创新的方法来解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大,社会的资源,老百姓的福利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是主张和采用普惠制的分配方式。社会的宣传导向总认为人人一样多才是体现了公平。其实不然,普惠制只能是平均,不能叫公平,而只有多劳多得,多付出多得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普惠制的分配方式不改变,对社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普惠制的分配方式不仅对人没有激励作用,还会让人产生惰性和消极心理,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影响社会的发展,从西方国家的普惠制分配方式产生的弊端也可充分说明这一点。因此,我国现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分配方式急需要改变。例如,全民医疗福利政策没有差别之分,在任何群体中,享受人都是同一个标准,老百姓低保政策只要符合“穷”这一个条件,享受人也是同一个标准,从监狱赦免的罪犯和工人辛苦一辈子的工作享受的是同一个低保标准。还有城市买车摇号,这么大的社会资源没有用起来激励市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而是靠摇号,靠运气分配给了市民。如果把积分制管理引入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给每个市民建一个行为银行,把普惠制的分配方式和积分名次相结合,把市民的行为通过积分这个载体与社会资源,社会福利挂钩,市民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所得。例如,积分高的居民医疗报销比例可多5%、10%;积分高的居民子女可以优先上好的学校;积分高的居民可以优先买车不参加摇号;同样享受低保,积分高的人每月可以多领50元,多领100元;积分高的居民去世后安葬是另外一个规格较高的墓地等等;那么,这套管理方法就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中国,甚至是改变世界。    

                            

  六  社会需要一套老百姓服气的评价体系,积分制管理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社会的导向是让好人不吃亏,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界定?如何评价?一直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一直以来,大多数都是采用领导讨论、评比、点名等方式来确定谁是好人,而领导印象有时又是瞬间的印象,短时间的印象。采用这些方法评出来的结果大家一般都不会认可、服气,更不能公开与社会资源和福利挂钩,很多情况下,甚至是采用摇号、抓阄的方式来确定,例如:北京、深圳市民买车是用摇号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又能让老百姓服气的评价体系。而在社区、农村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后,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APP软件给每个居民、村民建立一个积分账户,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公开、公平去挣积分,和微信运动软件一致,随时随地都有名次排名,参与人随时可以查看。即使标准不一定合理,同一个项目,同样的事件,大家都是这个标准也是合理的。积分可以放开使用,这一方法与大数据时代接轨,靠数据给每个居民、村民画像,谁的分高,谁就是优秀的人,用数据筛选出来的结果能够与抓阄出来的结果一样,让老百姓服气,并且能够拉开差距。与社会资源、社会福利挂钩,又让参与人乐意接受,都能认可,都能服气。


  七  要让吃亏是福变为现实,社会治理急需创新

“吃亏是福”是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导向,并且没有人提出疑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发现很多人总是不愿意吃亏,内心里想的都是要吃亏让别人去吃吧,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身边总是有人吃了亏没得到福,甚至是自己吃了亏也没得到福。虽然佛教用因果关系把这种现象说清了,理顺了,这辈子吃了亏没有得到福下辈子一定会得到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相信有下一辈子。因此,传统的社会管理,对于吃亏是福来说,缺乏即时的反馈体系,缺乏量化考核记录的流程,缺乏一套落地的机制,缺乏一个让吃亏是福变为现实的操作方法。而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后,居民的每一点付出,无论大小,哪怕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铲除一个牛皮癣广告,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等等,都会有积分记录在那儿;付出越多,积分越高,离福就会越近,有的在当年就能得到福,如政府组织积分高的市民去周边旅游、景区旅游,优先得到城市购车指标,被评为“优秀市民”等等。即使当年得不到,只要你坚持付出,坚持吃亏,在你有生之年一定会得到福。所以,社区、农村导入了积分制管理,能够真正做到让吃亏是福变为现实。

1-210ZZZZ2461.png

  八  传统社会管理中缺乏认可的问题,急需创新的管理方法解决

每个人做了事,有了付出都希望得到认可,员工做了事希望被干部认可,干部做了事希望被上一级领导认可,老百姓做了事同样希望被组织、被领导、被社会认可。希望被人认可,也是人的天性,是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或者说当前的社会管理体系,非常缺乏对人的认可。一方面管理者认为,老百姓应该好好表现,许多社会提倡的好事、善事,他们都应该主动去做,但是许多人就是不愿意去做、去表现。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管理的对象——人,好多事情他们做了也是白做,没人去关注,没有人去考核,没人去记录,更没有人去研究,怎么样把做的多、表现好的市民与社会资源和福利关联挂钩,用社会资源和福利去体现对市民付出的认可。

而在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中使用积分制管理以后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老百姓每做一件好事,每一个付出无论事件大与小都可以通过积分进行认可,市民自己做了别人不知道的,本人还可以通过APP软件申请,而积分的奖分就是一种认可,而认可就是一种激励的信号,并且能做到及时认可,有了这种既及时又有量化的认可,老百姓就会感觉到做了没白做,越做越愿意做。


  九  社会管理中急需要创新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利他行为缺乏原动力的问题

自古以来,利己与利他是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尽管社会一直以来都在宣传人要先利他,后利己,甚至要求人们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在现实生活中都很难做到先利他后利己,更不用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个人付出的出发点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否对自己有利,或者说怎样才会对自己有利,差别只是体现在有的人考虑的是眼前就要对自己有利,有的人考虑的是未来对自己有利,有的人想的是眼前的小利,有的人想的是以后的大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利己是本能,利己是本性,利己是永恒的,是原动力。而利他是要靠宣传引导,靠思想工作,靠说服教育,靠提高境界和格局。利他行为中缺乏原动力,而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后,居民的每一个利他行为都可以得到积分的奖励。而奖分通过名次又与社会资源和福利挂钩,通过积分这个载体,实现利己与利他行为的无缝对接,从而彻底解决了当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中居民的利他行为缺乏原动力的老大难问题。【编辑:穆芯 15007186753(微信同号)】